
李 灿
【智库专家】李灿
李灿,男,1960年生于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现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Academia Europaea)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和日本东京工业大学联合培养理学博士。曾先后在比利时新鲁汶大学、美国西北大学、英国利物浦大学、日本东京大学和美国里海大学进行博士后及短期访问教授的工作。
2007年至2012年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副所长。
现任中国化学会催化委员会主任、中国物理学会光散射委员会主任、中法催化联合实验室中方主任、国际催化学会理事会主席、英国皇家化学会Fellow。
人物经历
1960年1月生,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人。
1978年9月考入张掖师专(现河西学院);
1980年7月毕业后留河西学院任教;
1982年2月--1983年8月,在陕西师范大学进修;
1983年9月考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攻读硕士研究生;
1985年在大连物化所攻读博士学位;
1987年8月---1988年10月赴日本工业大学读博士后;
1993年晋升为大连化物所研究员;
200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4年当选为国际催化学会理事会副主席;
2005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2007年至2012年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副所长(其中2003年2月至2012年7月任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学位委员会主任);
2008年当选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
2012年4月6日,卸任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副所长职务(保留副局级待遇)[1]。
研究领域
主要从事催化材料、催化反应和催化光谱表征方面的研究。研制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第一台用于催化材料研究的紫外共振拉曼光谱仪并开始商品化生产;在国际上最早利用紫外拉曼光谱解决分子筛骨架杂原子配位结构等催化领域的重大问题;发展了纳米孔中的手性催化合成和乳液催化清洁燃料油超深度脱硫技术等。近年来,主要致力于太阳能光催化制氢以及太阳能光伏电池材料研究。
学术成就
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正式论文400余篇,其中300余篇发表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在国际Elsevier Science B.V. 系列中主编论文集一本。申请中国发明专利近50件(20余件已授权)。国际学术会议邀请报告和大会特邀报告60余次,此外在国内外著名大学讲学和国际会议上作学术报告200余次。2004年在法国巴黎举行的第13届国际催化大会上(2100人)做60分钟大会特邀报告。主持多次国际会议。已培养硕士、博士和博士后60余名。[2]
社会兼职
任 “Journal of Catalysis”,“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C”, “Journal of Molecular Catalysis A”,“Chemistry: An Asian Journal”等10余种国际刊物编委/顾问委员。任国内“催化学报”和“燃料化学学报”、“高等化学学报”等多种刊物的编委和副主编,兰州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和湖南大学等多所大学兼职教授和荣誉教授。法国巴黎皮埃尔玛丽居里大学2002/2003年度外聘教授,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荣誉教授。
论文专著
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正式论文近300篇,其中200余篇发表在国际学术刊物上,论文被他人引用超过1100次。
在国际Elsevier Science B.V. 系列中主编论文集一本。申请中国发明专利35件(12件已授权)。
国内外学术会议邀请报告40余次。
2004年在法国巴黎举行的第13届国际催化大会上(2100人) 做60分钟大会特邀报告。
所获荣誉
1993年获得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
1993年获得中国青年科学家奖
1997年香港求是科技基金杰出青年学者奖
中国青年科学家奖(1998);
1999年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
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00)和全国优秀回国人员成就奖(2003);
2004年当获国际催化奖(国际催化奖是国际催化领域的最高荣誉,每四年一次,每次奖励一人)
2005年获得何梁何利科学技术进步奖
2005年获得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