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鸣元
【智库专家】何鸣元
石油化工专家。生于上海市。1961年毕业于华东纺织工学院应用化学专业。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
1981-1982在美国西北大学化学系任访问学者。
1983-1984在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化工系任访问学者。
1985年任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基础研究部主任。
1993年任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96年任中科院化学部常委,副主任;
1996年任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
2000年至今,任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教授。
2001年在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创建了我国首个离子液体化学研究中心,任中心主任,2003年该中心发展为上海市绿色化学与化工过程绿色化重点实验室,任实验室主任。
主要研究成果
成就在于将科学认识与技术应用结合,在炼油化工催化材料领域形成创新和发明。申请中国专利96项,己授权45项,其中部分获取国外专利。发明了一系列沸石合成与改性的新方法并开发出多种炼油催化剂,为解决我国重油裂化、提高催化裂化汽油辛烷值、新标准汽油生产等技术难题作出贡献。
获国家发明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中国石化总公司发明一等奖、科技进步一等奖等若干项。其中ZRP系列分子筛于1995年被国家科委评为我国十大科技成就之一。不少基础研究论文发表在国际著名刊物。
多次应邀在国际学术会议作大会报告或邀请报告。曾任第16届世界石油大会分会主席,ELSEVIER出版AppliedCatalysisA:General编委。2000年被聘任为有关绿色化学课题的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2001年获何梁何利科技与进步奖。2003年获上海市劳动模范称号。2012年获中国催化成就奖。2012年被法国教育部授予棕榈叶骑士勋章。
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的炼油化工新催化材料和反应化学专家。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终身教授、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化学系学术委员会主任、化学系博士后流动站站长、物理化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国化学会、化工学会、石油学会理事。曾任中科院化学部常委、副主任,中科院咨询工作委员会委员,“AppliedCatalysisAGeneral”编委。国务院人事部和国家教委联合授予“做出突出贡献的归国留学人员”称号。
1981-1982在美国西北大学化学系任访问学者。1983-1984在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化工系任访问学者。1985年起从事石油化工导向基础研究和开拓性探索、催化裂化催化剂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等工作。近年来致力于绿色化学理论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及绿色化工工艺和技术的开发。2001年在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创建了我国首个离子液体化学研究中心,该中心现已发展成为上海市绿色化学与化工过程绿色化重点实验室。
主持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和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的重大/重点科研项目多项,是国家基础研究重大计划973项目(2000-2005)“石油炼制和基本有机化学品合成的绿色化学”的首席科学家。
研究领域
绿色化学,炼油化工新催化材料与反应化学。
招收物理化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招收物理化学专业的博士研究生
可接收有机化学、物理化学专业的博士进站作博士后研究
主要成果与获奖情况
1994年,“CHZ(SRNY)分子筛裂化催化剂”获中国石化总公司创造发明一等奖;
1995年,“CHZ(SRNY)分子筛裂化催化剂”获国家创造发明二等奖;
1996年,“ZRP系列分子筛研究开发”被评为国家十大科技成就之一;
1996年,“含稀土氧化物富硅分子筛”获中国专利局优秀专利奖;
1999年,“提高大庆油催化裂化汽油辛烷值催化剂”获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0年,“BETA分子筛及其新合成方法”获国家发明三等奖;
2001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2002年,“GOR催化裂化汽油降烯烃催化剂”获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2年,“MIP清洁汽油生产技术”获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2003年,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
近五年来,在国内外申请专利50多项,发表论文40余篇,著作若干部。
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